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是城鎮居民醫保嗎
不是,養老繳納情況:基本養老保險費繳費比例為員工繳費工資的13%,其中員工按本人繳費工資的5%繳納;企業按員工個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員工個人帳戶為繳費工資的11%;其余部分計入共濟基金。以上理解為每月交5%,計入個人養老帳戶的為11%。新養老保險的繳納情況: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計算:1、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企業繳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包括劃入個人帳戶的部分),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2、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因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企業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部、財政部審批。3、個人帳戶儲存額只用于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規定,自2006年1月起,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統一為8%。

醫保,社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什么區別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社保有什么區別?社保中的醫療保險即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二者的主要區別有:一是面對人群不同。城鎮職工醫保主要面向有工作單位或從事個體經濟的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城鎮居民醫保主要面對具有城鎮戶籍的沒有工作的老年居民、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學生兒童及其他城鎮非從業人員;二是繳費標準及來源不同。城鎮職工醫保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不享受政府補貼。城鎮居民醫保繳費標準總體上低于職工醫保,在個人繳費基礎上政府給予適當補貼;三是待遇標準不同。城鎮居民醫保由于籌資水平較低,醫療待遇標準總體上略低于職工醫保。四是繳費要求不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設立最低繳費年限,達到繳費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后不再繳費即可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不設立最低繳費年限,必須每年繳費,不繳費不享受待遇。2018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標準確定:按不低于180元/人的標準繳納。據介紹,城鄉困難人員參加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部分有補助。其中,特困供養人員,按其個人應繳費金額給予全額補貼;自治區最低生活保障成員、城鄉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年滿60周歲以上老年人以及農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按其個人實際繳費金額的60%給予補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參加城鄉居民醫保時,也能獲得繳費和報銷方面的優待。2018年社會保險繳費比例下調2017年3月21日,上海市政府發布消息,決定下調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三個險種共計2.5%的單位繳費率,預計今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135億元。2017年2月起廣東、天津、云南、甘肅、貴州、江蘇、上海等地方下調社保費率措施,雖然調整的險種、期限都不盡相同,且降費幅度主要向企業方面傾斜。社保繳費率偏高,每個月到手的工資太少,是不少人的煩惱。同時,對于企業來說,為員工繳納高額社保費也是沉重的負擔。
相關百科:
城鎮居民
城鎮居民
養老保險
社會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醫保
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向保障范圍內的勞動者提供患病時基本醫療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會保險制度,由政府承辦,并借助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強制實施并組織管理。 社會醫療保險由基本醫療保險和大額醫療救助、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和個人補充醫療保險三個層次構成。
文章轉載自網絡,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